泸县“双稻双虾”示范案例将在全国推广

日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开展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典型案例遴选,对全国30个典型案例进行公布。其中,泸州市泸县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的“六大举措示范推广‘双稻双虾’”案例是四川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

鱼1.png

养殖户捕捞小龙虾。成帆摄

所谓六大举措示范推广,指的是泸县通过采取:组建一支队伍、强化科技示范、创建一个标准、狠抓技术培训、创新技术服务、搞好加工服务共六大举措,提高基层农技推广的服务能力,发展稻虾产业,并围绕“双稻双虾”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示范推广。

以队伍建设为例,泸县组建以县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县镇水产、水稻专家,联合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示范推广队伍,每年坚持组织县村级技术人员200人以上,通过脱产培训提升“双稻双虾”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坚持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而科技示范上,泸县在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产量最多的玄滩镇,建设了万亩“双稻双虾”稻虾种养科技示范基地,采用中稻+再生稻,罗氏沼虾+小龙虾,实现亩产中稻1000斤再生稻300斤、罗氏沼虾150斤小龙虾200斤,亩收入1.7万元,亩纯利润达1万元。

鱼2.jpg

巴蜀鱼米之乡泸县玄滩示范区。陈祥洪摄

为促进稻虾养殖规范化,泸县创建一个标准,制定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将养虾的地点和养殖技术按照统一标准实行。

据了解,稻虾养殖按照靠田埂或排洪沟向稻田内开挖虾沟,面积、虾沟宽度、深度等均有具体数据参考。泸州市、县、镇水产服务人员联合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制定了《双稻双虾 克氏原鳌虾、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DB5105/69-2024)地方标准,这也是泸州市首次在稻虾综合种养领域制定的市级地方标准,填补了全市稻虾种养地方标准的空白。技术培训方面,除了安排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服务,泸县还依托专合社组织,开展针对性、季节性、适用性、可操作性技能培训等。

在创新技术服务过程中,泸县联动本地规模较大的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县+镇+专合社+会员”的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利用互联网、手机、QQ群、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农技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在线咨询、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

为实现“双稻双虾”产业从卖初级产品向卖加工品迈进,泸县搞好稻虾加工服务,引进泸州市春夏秋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当地。经了解,现目前该公司已订购两条小龙虾虾尾速冻产品加工生产线,今年内可投入生产,届时日产量将达6至8万斤,实现县内小龙虾加工从无到有。同时,泸县对接联系稻虾米加工企业、经销企业,让稻虾米加工上市逐年增多。

(来源:泸州农业-川观新闻 周梦颖)

原创文章,作者:sichu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ichuant.com/archives/5871

(0)
sichuansichuan
上一篇 11小时前
下一篇 11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